索引号 | 11341722003251825H/202112-00032 | 组配分类 | 特殊教育 |
发布机构 | 县教体局 | 发文日期 | 2021-12-22 16:43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特殊教育 |
信息来源 | 县教体局 | 主题导航 | 科技、教育 |
信息名称 | 郎溪县特殊教育典型经验及成效做法 | 内容概述 |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关注,也是教育公平一个重要的体现。为促进特殊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我县根据国家、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我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4人,入学198人,其中随班就读100人,特教学校就读66人,送教上门32人,入学率97.1﹪。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为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益,提升全县特殊教育水平,我县成立特殊教育领导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残联、民政、人社、财政、卫健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县特殊教育专家委员,指导全县特殊教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为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就学环境,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2013年我县在城区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共2004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94平方米,总投资2812万元。学校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师生食堂等,设有多感官训练、情景体验、生活训练、语音语训、劳技训练等功能室,集聋哑、智障少年儿童教育为一体。学校办学规模为一至九年级,18个教学班级。2015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现有教师28名,其中特教专业11人,在校就读学生74人。
(三)深入摸底,广泛动员,扩大教育规模。
1、县教育部门主动与残联等部门沟通,根据县残联提供的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深入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台帐。会同县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制订残疾儿童少年分类入学方案,动员具有入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读特教学校或就近随班就读。
2、制定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教师为不具备到校入学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工作。
(四)落实有关政策,促进特教事业发展。
1、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方面优先考虑特教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
2、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教学校均按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落实到位,确保特教工作正常开展。
3、县特教学校特教教师的岗位津贴按照政策落实到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1、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决策水平。教体局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担任特教专干,促进管理队伍专业化。教研室配备1名兼职特殊教育教研人员,组织并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积极组织特教校长参加研修班学习,坚持抓思想、抓学习、抓素质、抓管理。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一是实行特教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二是加强专业化建设,逐步使教师掌握多种技能,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三是开展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心理健康、具备良好助人自助能力的特教教师。2019年秋季,我县邀请东至县特教学校校长为我县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送教服务质量。
(六)关注个体差异,推行“一人一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县特教学校尝试改变以往以学生入学先后和年龄结构自然成班的做法,在“全纳教育”的大前提下,实施“一人一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精准施策。依据学生智力程度、年龄结构、残疾类别、身体状况设置班级和课程,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与个别化服务计划,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七)定期开展督查,规范送教行为。
县特教专家委员会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实施“一生一案”,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教师为不能到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校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送教服务送有所收、教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