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201-00114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发文日期 2022-01-14 16:02
发布文号 关键词 部门和专家解读
信息来源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导航 综合政务
信息名称 【部门解读】《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内容概述 为突出“工业强县”首要地位,推动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百亿级”主导产业,鼓励全县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增强我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县科技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沛就《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解读如下:一、修订背景和依据坚持工业强县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郎溪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十四五”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郎政办秘〔2020〕62号)文件精神及我县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

【部门解读】《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为突出“工业强县”首要地位,推动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冲刺“百亿级”主导产业,鼓励全县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增强我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县科技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沛就《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和依据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期限2021年到2025年,针对“十四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积极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增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我县“十四五”期间重点领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战略的高度,把编制“十四五”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为航标,以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为总抓手,突出“工业强县”首要地位、“生态立县”的绿色本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扩总量、提质量”,坚持把做精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聚焦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及新材料、食品健康两大特色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汇聚、创新技术应用”,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建设具有国内高端水准的郎溪特色产业化集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0年11月委托北京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编制“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当年10月、12月,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编制团队先后两次赴我县开展前期调研,与园区、重点工业镇及近40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多方位了解我县工业“十三五”发展实际及“十四五”发展展望,并实地调研和考察了我县主导产业部分重点项目。

期间多次与编制单位沟通研讨,经3次修订完成征求意见稿。在3轮征询发改委等经济主管部门,郎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政府意见后,形成《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 

四、工作目标

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累计达18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累计达8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20户,力争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8%。在细分领域培育2-3个产业链完整的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五、主要任务

突出“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汇聚、绿色智能转型、创新技术应用”,拓展优势、打造特色、谋划新兴、布局未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推动郎溪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集群化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郎溪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加快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与电子部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内饰件企业集聚,实现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通过汽车部件龙头企业构建“整车―零部件”合作,推动零部件企业的多元化配套能力。

(二)特色化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发挥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引擎带动作用,协同梅渚先导区,一是做精以高效节能电梯装备为主的特种设备板块。补全电梯零部件产业链,促成节能电梯整机制造,向加装梯、智能车库、升降系统等方向拓展。二是做强以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为主的专用设备板块。重点发展长距离输送设备、石化设备、专用压力容器、新型纺织装备、道路工程机械设备,开展跨区域技术联合和产品配套,打造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

(三)新兴化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坚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增量与质量并重,一是巩固省级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平台优势,发力碳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车用面料,以十字园区为核心,做优做细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二是延伸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部品部件上下产业链条,重点发展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资源再利用材料,布局梅渚先导区,打造技术先进配套健全的苏皖合作绿色建筑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是以十字园区为重点,培育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努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四是布局新发、梅渚,利用定埠港口优势,加快钢铁等黑色金属压延升级步伐。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发展特种钢材料,发挥短流程铸造产能优势,谋划建设绿色铸造产业园。

(四)多元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推进食品产业向安全健康、营养方便、休闲保健等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依托十字园区和涛城镇,打造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区。

六、创新举措

(一)打造“一地六县”创新示范区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力争在“一地六县”发展中走在前列。持续巩固长三角合作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各省市协同联动、错位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落实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省级科技孵化器建设。

(三)加速绿色智能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智能诊断,龙头企业联系上下游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研究院所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规划、收集和筛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项目,加速推动制造模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零地技改”、“机器换人”,推进省级数字化车间建设进程。

(四)积极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梯度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与带动力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五)完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创新项目,引进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技术成果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型人才。依托企业及其创新平台,引进能攻克关键技术工艺操作性难题的技能型人才。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有战略眼光的创新型企业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一是成立统筹领导小组。针对郎溪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新材料等三大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需求,成立由县科技经信局牵头的产业统筹领导小组,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和其他社会资源,协调解决重点领域创新研究及实施应用过程中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前沿热点技术,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创新优势。充分发挥郎溪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重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给予科技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特色化产业集群。

2.促进质量提升,强化知名品牌培育一是建设公共检测检验平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等系列重要指示,加强质量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分析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间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同时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追溯制度,建立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风险预警制度,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功能完善、技术领先的产品质量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加快推动郎溪迈入高质量时代。二是开展品牌建设行动计划。开展以质量提升推动品牌建设行动计划,通过“新技术支撑品牌建设、新产业培育高端品牌、新业态催生知名品牌”行动,努力把品牌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加强“技术+质量+品牌”一体化建设,以质量强企为基础,推进质量强县、品牌强县建设,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批“走出郎溪、迈向全国”的高端知名品牌。

3.增强配套能力,构建全产业链联合。一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提升郎溪战略定位,积极谋划整体布局,在顶层设计上解决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供应,先进基础工艺研发能力弱、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精益求精的意识,培育和提升一批重点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构建全产业链协同模式。立足郎溪现有产业基础,针对重点产业从原材料→工艺→装备→生产线→产品→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应用等全产业链不同环节协同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应用与商业化转移、行业服务等工作,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创新链。在县级政府的主导下,包括用户企业在内的企业间通过战略合作协议、定向任务委托、联合开发等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4.提高招商水平,加大专项资金支持。一是引资与引进先进技术并重。分别对郎溪重点产业板块的产业链建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进行招商,要特别重视吸引位于产业链高端和关键环节的企业入驻郎溪,把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并重,作为郎溪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强跟踪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转移的趋势,围绕郎溪重点发展产业,吸引国内外有优势的企业到郎溪投资建厂,并鼓励这些企业在郎溪设立研发中心。二是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优质项目,优先列入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实施无障碍通道快速审批,完善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和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帮包制度,每户企业都由一名县级领导和一个县直部门对口联系,进行高效率精准化服务。三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与上级各相关部门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同时政府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郎溪本土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绿色智能升级、重大产品研制、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具有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加快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和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好重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工业用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降低等优惠政策。

5.加快园区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省、市、县政府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城乡增减挂钩和挖潜指标给予优先保障,项目新征土地按分批次用地方式单独组卷报批。加快产业集聚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扩容改造步伐,对园区新增供电、供水等需求给予优先保障,支持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在环境容量指标的配置上给予优先保障。鼓励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等投资主体,以独资、参股PPP等模式参与产业集聚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二是推动集聚区循环经济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完善土地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鼓励企业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严格执行污染减排考核和追溯制度,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问责制。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推动集聚区循环经济发展。

6.优化发展环境,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一是加速产业循环速率。重视龙头企业自身产业链及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可控性,以跨区域合作为主要载体,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有效打破信息、产品、人才、资金、物流等要素间的流动壁垒,加速产业循环速率,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多元化、全方位新发展格局,在合作中打造龙头企业的竞争新优势。二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防震减灾应对措施,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治理,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安全生产常态化实效化,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策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全民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三是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申请国内外专利、注册国际商标、参与制订技术标准。发展知识产权专业化服务,降低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维权成本。完善知识产权转让机制,使关键技术经研发突破后能够为中小企业共享。加大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解读单位:郎溪县科技经信局

解读人:张沛(郎溪县科技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联系电话:7012658

杏彩体育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