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75年岁月峥嵘,75载春华秋实。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望郎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绩辉煌。
“村企联姻”谱写生态新文章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实现共同富裕全局。自安徽“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郎溪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探索村企共赢新路子。
走进该县十字镇新和村的康龙油茶种植基地,高低起伏的坡地上种满了油茶,青绿的油茶果子挂满枝头,景区内的露营基地里,游客三五成群正在享受自然风光。然而就在十年前,这个村子还是“有山不长树,有地不长粮”的穷窝窝。
怎样将“荒山”变为“绿山”再变为“金山银山”?新和村给出了答案:村企联姻。
2015年,新和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徽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油茶、油用牡丹种植,油茶籽油、牡丹籽油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016年,村“两委”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制度为契机,从村民手中流转近千亩林地,同时整合产业项目资金90万元,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的模式,同康龙公司合作建成近千亩优质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就这样,荒山野岭一夜之间换上绿装,也谱写出了生态经济新文章。
现在,该油茶种植基地不仅带动了周边300多户村民实现了就业,入股的农民每人每年还能拿到3万多元的股权分红。村民陈开宝已经采了五年的油茶果了,每年十月份油茶果大批成熟,自己便来到这里当采工,一个月的收入达到了四五千,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去年新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6.7万元,其中康龙公司就贡献了26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康龙公司现建有现代化生产厂房4000平方米,形成了年生产能力为1200吨成品油的加工基地,公司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介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的通知》,十字镇新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2024年6月,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由安徽省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的油茶庄园产业旅游区项目(郎溪),上榜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
接下来,郎溪县将继续把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更多地动员到乡村振兴主战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资源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高效对接、结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翻开新篇章。
“一路生花”激活美丽经济链
郎溪县地处皖南山区,雨量充沛,植物群落丰富,具备多种绿化苗木生长的有利条件。同时,该县毗邻长三角多个主要城市,交通便利,发展花卉产业区位优势显著。近年来,郎溪依托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走进美迪花世界种植基地,十万株绣球花郁郁葱葱,生长力旺盛。这里是皖南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华东最大的常青藤种植基地。作为全县花卉产业的龙头企业,美迪花世界在全县8个乡镇设有分基地,基地面积共计12万平方米,年产各类花卉200万盆,品种达65种,在长三角花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郎溪第二届绣球花卉节开幕。在涛城镇庆丰村“美迪花世界”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里,15万余株的绣球花、舞春花、美女樱、常春藤等各色时令花卉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打卡。据了解,自2022年起,该县连续三年举办“花卉节”活动,吸引游客达36万人次,助力赏花经济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该公司于2018年成立了郎溪县喜微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近招聘培训,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就业,农户年均增收2.1万元,2020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了促进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郎溪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单位、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苗木花卉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花卉产业发展工作,并先后出台了《郎溪县振兴花木产业发展美丽经济实施意见》《郎溪县2023年做优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帮扶产业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四个一批”专项行动。
“我们围绕打造种植基地,加强品牌创建,培育网络电商等工作任务,将帮扶花木产业纳入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强介绍。
2019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通过补贴、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多渠道增加花木产业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此外,当地政府通过补贴支持建设了10万余平方米的生产大棚和16万平方米的节水灌溉设施,有效促进了全县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郎溪县花卉生产基地持续扩大,从2019年的420亩,发展到目前的1905亩,辐射了郎溪县8个乡镇。下一步,全县将持续围绕打造种植基地、加强品牌创建等工作任务,促进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特色化发展,让“美丽经济”持续绽放。
“青虾养殖”跳出两岸发展路
一只青虾能“跳”多高?在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这里的青虾“跳”鼓了村民的口袋,“跳”动了农村发展新活力,“跳”出了两岸合作路。
走进梅渚镇周家村青虾养殖基地,一畦畦平整的田块被拦网围成方池,清澈的方池里放置着一个个虾笼,格外引人注目,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清晨五点,村民陈克胜便忙碌了起来。穿上胶靴,拿上手电筒,蹚水下虾塘,查看青虾长势。用抄网一捞,一只只青虾正活蹦乱跳,溅起的水弹在陈克胜脸上,透着丝丝清凉。据了解,这批青虾刚刚下塘,再过两个月可以迎来丰收季。
而这正处于朝阳的青虾产业,其实来源于胥河对岸的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社渚镇的青虾养殖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10年起开始大规模推广,2016年社渚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青虾第一镇”。因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梅渚镇与社渚镇民间来往尤为密切。一来二去,梅渚镇也刮起了青虾养殖的“旋风”。
2017年,梅渚镇周家村党总支书记郑万富和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做出尝试发展青虾养殖产业的决定。
在核实清查、重新发包村集体资产的基础上,周家村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开发部分闲置土地,建成郎溪县十大产业基地之一的青虾养殖基地。基地按每年每亩1200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不仅带动22名农户就业增收,还改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局面。之后,村里又投资90余万元建成青虾交易服务中心,并成立青虾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实行标准化养殖、统一销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50万元。”郑万富说,“这些年,村里的青虾养殖逐渐形成了‘传帮带、大带小、老带新’的模式。不少外地人还专门到村里考察取经咧!”
以青虾养殖为突破口,周家村的“水文章”越做越大。如今,全村青虾和龙虾养殖大户达40余个,养殖面积约1800亩,亩产8000元以上,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7万元。目前,梅渚镇周家村正依托“港口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未来,郎溪县将以继续“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做好“一只虾”文章、发展“一只虾”经济,以产业链创新做强水产业,装满养殖户的“钱袋子”。(陈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